图片展示

你的建议很对、很正确,为什么别人听不进去?

在之前单位上班的时候,我们部门来了一个实习生,主要是负责数据处理的工作,但是我总感觉他的效率好像有点低,有一天,我站在他后面观察了一下,发现是他习惯导致的,我直接就说:”你怎么怎么做会快很多哦,刚才你那个方法太慢了……。”一番指导后,我心满意足地走了,感觉他后面的肯定就能上来了。然而,我发现他的习惯最终还是没有改。

 

从那时起,我好像对他形成了一种刻板的印象——反应太慢、学习能力差、不用心、不虚心学习、固执等等,我们之间的关系可想而知的好。



后来,另一位同事也注意到了他的这种行为,并且决定要跟他反馈一下这个问题。从那以后,实习生的工作效率出乎意料地提升了很多。

 

这令我感到很意外,为什么这位同事那么厉害,居然能够让牛学会听音乐了呢?便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后来发现,我们说的方法都是一样的,但是表达的方式却有很多的不同。

 

同事说到:“我就是走过去问他,按照他现在的方法去做数据分析会不会很累,他说确实蛮累的,就问我有没有什么方法......”

 

听完这位同事的方式,我的心里不由得暗骂一句:“就这样,不都一样吗?真矫情!!!还要这样惯着他啦!!!”(潜台词:我直接了当跟他说很爽快啊,居然还要别人这样惯着?!)


为什么都是想表达同样的内容,但是不同的表述方法才能让对方接受?这可能与沟通双方的认知水品有关,但是更与我们接受信息的心理习惯有关。


01

我们是情绪动物

人有很丰富的情绪体验,我们的很多行为都会收到情绪的左右。第一种表述方式,给对方带来的,除了高效的方法,还有一些被指责、被否定的情绪,往往给对方造成一种“我没有做好的”的感觉;而第二种表述,是基于对对方的理解以及情绪的同理进行的,这样一来,有利于沟通双方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进行沟通,传达给对方的是“我们怎么把事情做好”。

02

对被否定的抗拒

当我们感到被否定的时候,通常都会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上面,也就是“我的理解是合理的”,而很少能够理性地看待对方否定的合理性。比如看到第二种表述方式的时候,可能很多人都会直接说一句:“真矫情!”。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一种反应,极有可能是因为有这种想法的人都会觉得直接了当指出问题是非常好的方法,而看到第二种方法,无疑是看到了对自己方法的否定,天然的抗拒情节也就出现了。


因此,当我们进行沟通的时候,如果能够注意到我们处理信息的这些心理特点,相信沟通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1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比如:如果你的同事工作完成不好,你很生气,可以学着先处理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去跟他沟通处理的方法,不然,可能直接就是一句“这是什么鬼,怎么那么敷衍!!!太不用心了!!!”。


而换一种方式是,先找一个朋友吐槽一下这件事,等到自己的情绪下去之后,再心平气和地跟对方反馈问题,这样,相信最终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而团队也会更加融洽。

02

减少否定判断,专注事情本身

比如:如果同事没有做好事情,我们可以直接专注于如何完善事情本身,比如说:“这件事你这里做得挺好的,不过根据我的经验,这里这样调整一下会更好。”而不是说:“你怎么搞的,这个不是这样做的,太差劲了,你要这样做才行。”


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让对方能够更好地专注于事情或者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还要增加额外的情绪负担。当然,也许会有人觉得,这是”天将降大任“的前兆,或许就另当别论了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Top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11号深圳青年学院广顺楼107

联系电话: 

0755-83200822 / 0755-83068808      

备案号: 

粤ICP备15082322号-1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