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是探索神经症、焦虑个体内心的无意识动机和冲突,是一种深层的、长期的咨询方法。精神分析的咨询目标是重建个体心灵内部的和谐,增加本我的表现机会,降低超我的过分要求,使自我的力量强大起来。力图破除来访者的心理阻抗,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诱发出来,使来访者明了症状的实质,从而使症状失去存在的意义而消失。


经典的精神分析包含了以下几个部分


     1、经典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该理论是在治疗精神障碍的实践中产生的,后来成为一种强调无意识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有时称为"深层心理学"。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尤其表现在动机人格、社会化、态度、群体动力学等理论领域:包括客体关系和自体心理两大理论,客体关系是指个体心智在环境中、与他人的关系中发展的过程,涉及心智的内部和外部世界,关注的是自体的发展及自体客体转移关系。自体心理学主张三极自体的结构,以及正常自体是镜映、理想化、和孪生需求的平衡。


2、客体关系治疗理论:作为精神分析的术语,客体关系是指个体心智在环境中、与他人的关系中发展的过程,客体关系涉及心智的内部和外部世界。


3、自我心理学:哈特曼提出了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标志着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的真正建立,所以他被誉为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明确将这一概念纳入精神分析,扩大了精神分析的范围,引起了精神分析的实质性变化。


4、自体心理学: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的一种,即对自恋型人格疾患的研究,关注的是自体的发展及自体客体转移关系。自体心理学主张三极自体的结构,以及正常自体是镜映、理想化、和孪生需求的平衡。自体心理学与客体关系理论两者同为佛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以来,擅长且详细描述了关于前语言期现象的问题与处理的两大精神分析理论。


5、主体间心理学:主体间是两位或多位个体分享情感、注意力和情感的主观状态。包括:人们对情景的定义、对一些状态的含义表示同意时,我们说这是主体间性的。人们对社会和文化生活中各种元素的理解和解释,构建了彼此的互动,这些隐约的共识。


6、依恋理论/依附理论: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婴儿和他的照顾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婴儿与其父母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一种感情上的联结和纽带。依恋是小孩为了适应人际环境而发展出来的防御性安全策略。依恋的工作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短期生存/应对策略。是心智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建筑单元。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Top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11号深圳青年学院广顺楼107

联系电话: 

0755-83200822 / 0755-83068808      

备案号: 

粤ICP备15082322号-1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