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你会伤害亲近之人吗?

许多人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扰。


越是亲近之人,越是会相互伤害。难怪有人感慨,我们把最好的一面,给了最陌生的人,却把自己最坏的一面,给了最亲近的人。

 

想想还真是如此,比如对我们的父母,他们的念叨和叮嘱,我们觉得啰嗦,甚是厌烦,恨不得永远和父母分开。


相反,对于只有点头之交的陌生人,我们反而客客气气,从不说过分的话,甚至礼让三分,甘愿自我退让和忍受。


在同样情况下,面对不熟的人,我明明可以把事情很周到的解决,使用恰当的语言、得体的方式,和对方融洽相处——可一旦换成熟悉的人,我却总是忍不住做出伤害对方的事。


这是什么原因,又该如何改变?




伤害的分类


事实上,这个现象已经在研究中得到了证明。


Deborah South Richardson经过了长达30年的调查后发现,相比起更陌生的人而言,对于那些我们最亲密也是最接近的人,我们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它不仅限于爱情,在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爱人、挚友之间都经常会发生。


Richardson将这种伤害亲密的人的现象称为“日常性攻击”,它包括两大类表现形式:


一类是直接攻击,即直接表现出攻击性的言语和行为,包括大喊大叫、打闹、虐待等。


另一类是非直接攻击,即不通过正面冲突来攻击。


非直接攻击又分为两种。包括间接攻击,比如散布流言、毁坏对方心爱的东西、通过第三方来施加伤害等。男性和女性使用间接攻击的几率都很大,且都超过直接攻击的使用频率。


以及被动型攻击,即通过不表达来进行攻击,比如不回短信、不接电话,在事情发生时不出现,不对你的询问进行正面回答等,这种攻击看起来是温和的,但实际上是一种隐秘的情感控制方式。



亲密关系更容易让人“放肆”


心理学家发现,这些在亲密关系中发动攻击的人,往往也对自己做出的攻击行为感到很费解。


在很多情况下,他们认为自己发动的攻击完全是无意识的,并不能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所作所为的动机。他们会说:“我并不是真的讨厌他,想对他发火;并不是真的想去伤害对方。但我还是这么做了。”


是什么使得我们不断地伤害那些最亲密的人呢?原因也许在于以下几点。


1.  亲密的人对我们来说是特别的

当我们身处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你会对他做一些你不会对别人做的事,比如,你在工作中很一本正经,实际上却很爱和对方玩一些幼稚的游戏;你可能在普通同事、朋友面前是一个脾气很好的人,但却偏偏很爱对自己亲密的人发火。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对亲密的人,要求和对其他人不一样。


我们感到这段关系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领地,更容易让你表达出真实的情绪和感觉。


2.  亲密的人更有可能感觉受到了伤害

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只是做出了一个平常的举动,并没有伤害对方的意思,却让对方感到很受伤。这是因为你们对彼此来说非常重要,你的言辞,或者哪怕是小小的举动,都可能会被他做出伤害性的解读,即便这不是你的本意。


3.  在攻击的背后,是我们对关系的期待

攻击的行为往往是关系中存在问题的警报,发出攻击的一方,是在用这种最后的方式来揭示出存在的问题,表达出修正关系的愿望。


所以,攻击可能是你对关系中的距离不满的体现。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都希望将彼此之间的距离调整到最舒服的状态,既能感受到亲密感和归属感,又能获得独立感。


当你对你们之间的距离不满,同时又无法通过其他途径来改变时,你可能就会表现出攻击,试图以此将距离拉回到正常的范围内。如果你觉得不够亲近,有可能会通过攻击来获取对方的关心和注意;如果你觉得你们太过紧密,就可能通过攻击来争取独立和自由。



在亲密关系中保持边界意识


再亲密的关系,也依然你是你,我是我。我们也许很像,很投缘,很要好,很相爱,但我们终究不是一个人。


我们的想法很可能不同,想要的东西不同,性格不同,偏好不同等等,这是多么正常的,我们不是对方的影子,对方也不是我们的镜子。


· 难道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察觉自己的投射,简单的现实检验原则:如果你认为事情是这样的,在发脾气或采取行动之前,暂停一秒钟,问一下对方的想法:这是怎么了?


· 表达你的愿望,而不是要求。

愿望与要求不同,愿望不带有强制性,没有压迫感。


愿望并非要求对方一定接受,而当对方感到没有压迫感的时候,也就不会有敌意。当我们表达自己的愿望时,隐含的意思是:这是我个人的愿望,但我尊重你的选择。


· 听听对方的想法,试着理解TA的沟通方式

我们的语言和行为背后通常有相应的动力驱使,与其在言语上纠缠不休,不如听听彼此的想法,我们的动机是什么,我们沟通的目的是什么。你想要什么?

对一个人了解越多,你越能理解他的沟通方式,也就是说更明白他表达的背后情感是什么。


很多人并不习惯亲热地表达关切,他们也许会用故意生气的语气来表达关心,听出“画外音”,忽略细节,你就不会太苛责。


· 沟通没有输赢

能称得上亲密关系的人,都是我们的至爱亲朋,这样的人并不那么多。当我们经过人生的低谷,经过磨难挫折之后,会明白这种情感有多么珍贵,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既罕有又美好,值得我们用心去保护。



愿我们下次还伤害亲近的人的时候,多想想:为什么我们总是把最差的脾气和最糟糕的一面给了最亲的人,却把耐心和宽容给了陌生人。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Top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11号深圳青年学院广顺楼107

联系电话: 

0755-83200822 / 0755-83068808      

备案号: 

粤ICP备15082322号-1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