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的手扶电梯上,一位妈妈牵着一个四岁左右的男孩。
在电梯上行时,男孩自己抬脚上一个台阶,结果被绊了一下,身体有一个向前跌倒的冲力,妈妈很快用力将小男孩拉得站直了。
男孩一脸的惊慌,妈妈也被吓到了。我以为男孩会哭,出乎意料的是男孩很快仰着脸看着妈妈说:“我不怕,我什么都不怕!”
妈妈本来有一些搵怒的脸突然变得和颜悦色,然后看着男孩说:“你真棒!”得到妈妈这样的回应,男孩无比自豪的重复说:“我什么都不怕!”声音比第一次更洪亮......
一个来访者曾告诉我,她不知道自己的感觉是什么,不确定哪种感觉是自己真实的感觉,她也不敢确定自己脑子中闪过的念头是否是自己真实的想法,她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听她这样说着自己,我感觉胸口郁闷堵塞。
后来她说自己很小的时候,爸爸每次带她出去见长辈、同事或朋友,别人经常会逗弄她,无论实际上自己内心感到多别扭、愤怒、委屈,表面上一律表现的都是开心,因为她知道爸爸喜欢她表现的大方得体。
以至于现在她在生活、工作中从来不和别人发生冲突,经历很大的人生挫折时似乎也感受不到自己有什么强烈的情感体验,反而生理上会表现为脱发、躯体疼痛、食欲下降等症状。
另外,她说自己也从来没有感受过发自内心的快乐愉悦,一直生活在一种麻木的不真实的感受中。
每每看到或是听到这样的案例,我都会觉得心痛,每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还有个人感受和体验的积累和成长。
如果一个人自我感受和体验的积累贫乏,往往在生活工作中显得冷漠无情、过于理性。
比如妻子在面对父亲突然离世感到悲伤无助时,丈夫在一旁面无表情的说:人都要生老病死的,别哭了。
看似客观正确的劝慰,但对于悲伤无助的妻子来说无疑冰冷无情的回应。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对现实状况的感觉和知觉、情绪表达混乱不一致的呢?
例如2岁的孩子被放进40℃的洗澡水中,孩子卷缩着大叫水太烫了,妈妈完全忽略孩子的表达,自己用手一试水温觉得不烫,强行将孩子放入水中,并告诉孩子一点都不烫,不要那么娇气,完全忽略孩子自己的感受。
再比如,孩子去打预防针,孩子感受到的是疼,家长说一点都不疼,希望孩子不要哭。或是说哭就不乖、不勇敢,不哭才乖才勇敢。
或是孩子做了噩梦感到害怕,家长会说梦是假的,有什么好害怕的?
再或者孩子受了什么委屈哭泣时,家长只是讲道理,要求孩子要大度要理智的看待。
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感觉可能是不对的,甚至这些情绪或身体上的感受都是不被允许的或是不好的,也就会习惯性的压抑、回避、否定,也就会出现前面几个案例中提到的感知觉及情绪情感发生的错构、混乱、不一致的表达。
那么怎样才能更准确的感知自己的情绪情感呢?
01.
准确感知与表达感受
首先要了解感觉是知觉、情绪和情感发展的基础,感觉又分为视、听、嗅、味、触和机体觉。
对于孩子,父母要在他(她)成长过程中教会孩子准确感知自己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摸到的物体的各种属性,并教给孩子正确的语言表达,还要教会孩子准确感受和表达自己身体器官的各种感受。
以上这两点是比较容易做到的。难做到的是教会孩子体验不同感觉带给自己的情绪情感方面的感受及如何命名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
前面提到的电梯上差点儿摔倒的小男孩,在感受到自己即将摔倒时,内心会体验到失衡带来的害怕、紧张。
这时妈妈更好的回应应该是:宝宝被吓到了吧,妈妈也被吓到了。
下了电梯再抱抱孩子安抚一下,另外也可借机进行一点乘坐电梯的安全教育。
而不是向前面的案例中那样让孩子在自己的感受和表达上进行这样的错构。
02.
安抚与鼓励
孩子在外面受委屈时,父母要先拥抱安抚孩子的情绪,等孩子情绪平稳后再询问缘由,仔细耐心的听孩子将话说完。
然后再试着体会孩子的感受,并表达爸爸妈妈知道你受委屈了(这叫做给情绪感受命名),往往这个时候孩子还会有一个情绪爆发,那么就再次陪伴安抚直到孩子再次平复情绪。
之后再问孩子想要怎样处理,如果觉得孩子的处理方式不错可以鼓励他(她)按自己的想法尝试,也可分享自己过往遇到类似情况的处理方法和经验,供孩子参考借鉴。
03.
反复觉察
如果是青少年、成年人,要从练习自我的感觉和自我觉察情绪入手。
比如当周围的人都欢欣愉悦时,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但却感到失落沮丧;或是在大家都在谈论严肃甚至有点悲伤的事情时,自己却忍不住想笑;等等一些呈现和现实状况不相符的情绪状态或体验时,是很好的练习机会。
找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地方,回想当时的情景和自己的感觉,然后问自己自己的感觉是什么,情绪体验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情绪体验,这样的情绪体验让你想到了什么,如果和他人的情绪体验类似自己又会是怎样的感受,或是有哪些不适应?
通过这样反复的觉察练习,逐渐矫正自己歪曲的感觉和因此产生的不一致的情绪体验。
总之,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培养和保持敏锐的感觉,是准确感知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前提。
不妨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多多表达此时此刻我看到了什么、我闻到了什么、我听到了什么、我品尝到了什么、我触摸到了什么、当我看到、听到、闻到、品尝到、触摸到时我的感受是什么......
赵冰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沙盘游戏治疗师
意象对话治疗师
华康博爱心理学研究院签约咨询师
收费标准:500/60分钟
擅长领域:
擅长亲子关系沟通、婚姻家庭问题、情绪困扰、心理减压、职场心理、人际关系、恋爱、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咨询。主要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并融合沙盘治疗技术、意象对话技术、认知行为疗法及系统家庭治疗等咨询技术,在咨询工作中根据来访者的不同特点,为来访者提供适合其个人的咨询和治疗。
精彩推荐
课 程
1.周末有约 | 你的恐惧与亲密关系-亲密关系体验沙龙(第4场)
案例视频
咨询师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