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从“知道”到“做到”有多远?

在生活中和咨询室里,我不止一次的听到朋友与来访者说:其实我是知道的,但是就是做不到。


我也一直在想,是什么让我们那么容易“知道”?又是什么让我们那么难“做到”?



01.

打破约定,焦虑出现


在女儿上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我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比较晚回家,加上很多的作业需要通过手机完成,女儿开始频繁打破约定好的每天半小时玩手机游戏的时间。


当我回到家看到女儿的状态时,心中也是无比的焦虑烦躁,到了她要睡觉的时间,我知道不能让孩子带着不安的情绪睡觉,于是会用几分钟处理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好好的陪她。


偶尔实在忍不住会说:“看到你这样长时间的用手机,妈妈实在是担心你的眼睛会不会近视,还是要控制一下用的时间的。”


每次女儿都会极不耐烦的说“知道了!”


看到女儿这样,爸爸也非常焦虑地和我商量,是不是要好好和女儿谈谈了,这样下去真的有可能会影响学习,导致眼睛近视等一系列问题。


结果是我们并没有商量出什么好的办法,只好从自己改变开始,我们两个在家时除了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外不再看手机,而是看书或是做其他,但结果是女儿该怎样还是怎样......


02. 

意外出现,变化产生


日子就这样在我们的担忧中度过,直到期中考试过后的一天,她在玩手机时不慎将手机掉入水中,之后又因操作不当导致手机坏掉。


我并没有责怪她,只是问她怎么办?她自己很快做出决定,这学期结束后才要新的手机。


没有手机可用的两个月里,她在学习上会更积极主动一些,其他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


当然因为学习态度的积极,她也得到了老师更多的表扬和肯定。


顺理成章的期末成绩也进步了很多,实现并超越了自己的预期目标,她非常有成就感!


看到她这样我就调侃的问:“你这段时间是开了挂了呀!太厉害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她想了想说:“我这段时间都没有玩手机呀,心里不惦记着玩游戏,上课和做作业就更认真了。”


我说:“真的吗?不玩手机是这样的感受呀。”


她说:“玩手机的时候,就会心里惦记着游戏,会容易开小差。没有手机可以玩了,心里就不惦记了。”


我说:“看来我要向你学习,想办法在一些时间隔断跟手机的联系。”


03.

主动约定,学习成长


期末考试后我们在讨论购买什么牌子什么型号的手机时,女儿主动提出:“妈妈,等我开学以后,周一到周五你就把手机给我拿走,我周末完成作业后再玩。”


我非常诧异地说:“真的吗?周一到周五可以每天玩半小时的,你不玩了?”


她说:“不玩了。不玩手机我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我心里也在想这能做到吗?


到今天为止开学后的几个星期她真的做到了,并且没有要改变这一现状的要求和倾向。


她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体验、总结并学着如何管理手机和自己的时间,这是她用自己的经验学到的。



①“知道”与“做到”


在我们的认识(知识)里面,我们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可以“知道”非常多的知识,也就是别人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知道”的那部分;但这一部分要真正运用到生活中,还要不断的实践和练习。


还有一部分是我们自己经验学习到的,这就是用自己体验到的“理解”的那部分,这部分是我们自发可以去运用实施的,往往就是我们可以去“做到”的。


前面那部分得到的比较快,但要会用、能做却比较慢;后面这部分得到的比较慢,代价比较高,但我们往往会持久的按照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行事。


②简单“说教”会破坏关系


当然,也有人会因为听别人那样说,而真的改变自己的行为,但很多时候是伴随着恐惧或是破坏关系的代价的。


比如父母为了让孩子能上学不迟到,每天都要催促、责骂孩子,这样的状况结果往往是亲子关系越来越差,有些孩子可能会比较听话,但很有可能孩子听话的原因不是担心自己迟到,而是害怕父母的催促或责骂,在这样的情况下,亲子关系一定会被破坏。


比如有的孩子都上初、高中了,父母还在做着“闹钟”,每天担心着不叫孩子起床,孩子就会迟到。


对于“几点起床不会迟到”这样一个简单的知识,是小学一二年级就应该学会的,但为什么到了初中甚至高中还会停留在“知道”,而不能“做到”呢?


显然是父母当在了孩子前面,不断地告诉孩子,你再不起来就会迟到,而没有让他自己去经历如何把控时间。


③处理与耐受自己的焦虑


父母如果想让孩子成长,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去经验,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


这个过程需要父母去耐受和处理自己的焦虑。


反之直接告诉答案的做法往往是为了避免自己的焦虑而采取的无效做法。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发达的资讯传播,让我们的“知道”变得越来越简便快捷。


“知道”的多,“做到”的少,加上快速变化的外界环境都在不断加码我们的焦虑,从“知道”到“做到”隔着的也许就是这些难以耐受的焦虑。


那么提升处理和耐受焦虑的能力就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



 作者介绍:

赵冰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沙盘游戏治疗师

意象对话治疗师

华康博爱心理学研究院签约咨询师

收费标准:500/60分钟


擅长领域:

擅长亲子关系沟通、婚姻家庭问题、情绪困扰、心理减压、职场心理、人际关系、恋爱、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咨询。主要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并融合沙盘治疗技术、意象对话技术、认知行为疗法及系统家庭治疗等咨询技术,在咨询工作中根据来访者的不同特点,为来访者提供适合其个人的咨询和治疗。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Top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路11号深圳青年学院广顺楼107

联系电话: 

0755-83200822 / 0755-83068808      

备案号: 

粤ICP备15082322号-1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