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
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
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极大的伤害;
学校、家庭、社会,
都应负有相应的责任;
当事者的家庭教育和关怀,
更是对其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今天,
我们通过案例来探析一下,
校园欺凌如何发生。
专家点评
校园欺凌对于校园欺凌中的任一方来说,校园欺凌经历都不利于其今后成长。
对于欺凌者来说,这类经历会强化其错误观念。他容易形成“暴力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只有让别人惧怕我,他们才不会欺负我”、“大家怕我,所以都听我的”等等错误观念。每一次的校园欺凌成功经历都会强化这类观念,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错误观念会严重妨碍他适应、融入社会,甚至某些欺凌者出现反社会行为,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对于受欺凌者来说,他们会产生极度恐惧的心理,害怕上学,对他人心存警惕,整日惴惴不安,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
①严重影响的正常学习
经常受到校园欺凌暴力侵害的学生整日生活在暴力的阴影当中,学习成绩一般都下降严重。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受到严重伤害不得不住院治疗或者休学,正常的学习被迫中断。
②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
这种危害不仅体现在受害者身上,施暴者的身心同样不能得到健康发展。对受害者,有可能导致其缺乏信心和勇气,自卑,逃避人群,孤僻,偏激。有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身能力的增强,能逐渐走出校园欺凌的影响,但那份记忆还是深深刻在他们的回忆里。
出现校园欺凌的原因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01.
青少年自身性格特点影响
从欺凌者角度看,作为青少年,他们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高峰期,具有精力旺盛,情绪起伏大,自尊心强,好攀比等特点。因此, 他们可能因为一点小矛盾就恼羞成怒,大发雷霆,或者出于模仿、炫耀等原因对他人进行欺凌。
从受欺凌者角度看,他们大多性格内向、敏感、懦弱,反抗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很多学生在遭受校园欺凌之后,出于恐惧、好面子等原因,并不会选择向教师、家长等报告此事,而是自己默默承受,这也使得欺凌者更加为所欲为,肆无忌惮,最终导致校园欺凌的不断持续和升级。
02.
家庭教育和关怀的缺失
① 教养方式存在偏差
专制型及放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都容易引发学生产生不良行为。在专制型家庭中,父母往往采用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孩子模仿父母的攻击行为,久而久之,习得了暴力和攻击行为,另一些孩子则习得了消极忍受的应对方式;在放任型家庭中,由于父母对孩子溺爱,一些孩子变得目无法纪、自私自利,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顾他人的感受,甚至以欺负弱小者为乐,还有一些孩子,由于父母的过分保护,性格懦弱, 独立能力差,在校逐渐沦为被欺凌的对象。
②家庭环境不和谐
欺凌/被欺凌者的家庭往往亲子关系不良,亲子间缺乏沟通;父母双方关系紧张,离异或经常争吵,有些家庭还存在家庭暴力,孩子就会习得以暴力来解决问题的处事方式。
③家庭教育缺失或教育理念不当
很多欺凌事件的施暴者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面对同学间的冲突,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宣泄自己的情绪,最终往往非理性地选择了暴力这种方式。还有一些家长向孩子灌输明显走偏的教育理念:“ 宁做狼,不做羊”“不能吃亏”“不能受欺负”…… 这样的家庭教育理念使孩子倾向于采用暴力方式解决问题。
03.
学校教育的不到位
①缺乏对部分学生的关心和认可
某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关心和认可,缺乏自信、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或是想通过校园欺凌的方式在学校中获得一定的存在感,这也是很多学生日后产生欺凌行为的重要原因。
②缺乏相应的预防及惩戒机制
目前, 大多数学校和教育部门都缺乏应对校园欺凌的预防及惩戒机制,一旦出现校园欺凌事件,学校和教师往往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常常将校园欺凌行为和违规违纪行为混为一谈, 对欺凌者进行批评教育或者简单惩罚,难以对校园欺凌形成足够的警示和震慑作用,从而导致欺凌事件屡禁不止。
③法制教育缺失
目前,我国学校的法制教育尚未全面开展, 部分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作为欺凌者,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欺凌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作为被欺凌者,当遭遇欺凌时,他们不知道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可见,校园欺凌的发生与当事者的家庭教育和关怀脱不了干系。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采用正确的亲子互动方式,注意自身的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加强亲子沟通,多多倾听,关注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让孩子知道如果遭遇校园欺凌应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告知家长及教师,采取理性的应对措施。
若校园欺凌真的发生,甚至持续已久,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和改变,应及时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及时帮助孩子走出情绪影响,揭开孩子校园欺凌背后隐藏的心理问题,也有利于父母意识到自身问题,促进亲子关系发展和青少年自身发展。
精彩推荐
华康心理根据门诊数据统计,针对十类具有代表性的青少年及其家庭的问题,将真实案例以情景剧的形式呈现,并由资深心理专家给出处理建议。
案例视频学习总共十期,敬请继续关注!同时,也欢迎大家一起转发,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知道如何自助及求助~
品 读
6.厌学(2019-4-15)
7.儿童多动症(2019-4-22)
8.小学生网络成瘾(2019-4-29)
9.考试焦虑(2019-5-6)
10.青春期性心理焦虑(2019-5-13)